全自動品檢機識別印刷品的顏色偏差主要通過以下步驟進行:
1. 圖像采集:
全自動品檢機利用高清晰度、高速攝像鏡頭拍攝印刷品的圖像。這一步驟是獲取印刷品顏色信息的基礎。
2. 圖像預處理:
采集到的圖像可能會受到攝像機精度、照明環(huán)境等因素的影響,存在一定的隨機噪聲。需要對圖像進行預處理,如采用加權中值濾波算法去掉尖鋒干擾,同時保持邊緣細節(jié),以確保后續(xù)分析的準確性。
3. 設定標準圖像:
在進行顏色偏差識別之前,需要設定一個標準圖像作為參考。這個標準圖像可以是印刷品的理想狀態(tài),或者是客戶提供的樣品圖像。
4. 圖像對比:
全自動品檢機將采集到的印刷品圖像與標準圖像進行對比。通過比較兩幅圖像的灰度值或顏色坐標,可以檢測出印刷品是否存在顏色偏差。
5. 缺陷檢測與識別:
如果發(fā)現(xiàn)被檢測圖像與標準圖像有不同之處,系統(tǒng)就會判斷這個被檢測圖像為不合格品。具體來說,系統(tǒng)會計算兩幅圖像對應像素點的差值,如果差值超出預先設定的標準值范圍,就認為印刷品存在顏色偏差。
系統(tǒng)還會對差分圖像進行逐行掃描,探測缺陷點,并記錄下缺陷區(qū)的大小、尺寸等信息。如果兩個或多個相距很近的缺陷區(qū),系統(tǒng)會采用數(shù)學形態(tài)學的膨脹算法將它們合并成一個缺陷區(qū)進行處理。
6. 結果輸出:
全自動品檢機會將識別出的顏色偏差信息輸出,供操作人員參考。這些信息可能包括顏色偏差的位置、程度以及建議的糾正措施等。
全自動品檢機通過圖像采集、預處理、設定標準圖像、圖像對比、缺陷檢測與識別以及結果輸出等步驟來識別印刷品的顏色偏差。這種自動化的檢測方式不僅提高了檢測效率,還減少了人為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,確保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