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器視覺系統(tǒng)進行缺陷檢測的誤差分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:
1. 誤差來源的識別:
機械誤差:這是由系統(tǒng)機電執(zhí)行部分硬件引入的,例如在一幅圖像內可能無法完成對工件的測量,工件需要移動位置來采集多幅圖像。機電運動系統(tǒng)的運動精度會對測量的精度產生很大的影響。這一部分誤差可以通過運動精度的大小計算出來,在多步運動過程中會產生累積,所以應盡量減少測量過程中的運動步數(shù)。
標定誤差:標定過程中的不準確也會導致誤差,因此采用較高精度標定算法和標定模板是減少這類誤差的有效方法。
分析誤差:這通常與圖像處理和算法分析相關,提高工業(yè)相機的圖像質量,盡量采用較小的物像比,有助于減少這類誤差。
2. 誤差控制方法:
簡化機電系統(tǒng)運動步驟:通過優(yōu)化機械運動,減少誤差累積。
提高硬件精度:包括相機、鏡頭、光源等,確保圖像采集的準確性和穩(wěn)定性。
采用高精度算法:在圖像處理和分析階段,使用高精度的算法和模板進行標定和缺陷檢測,以提高檢測的準確性。
3. 缺陷檢測的標準與非標方法:
標準缺陷檢測:通常包括圖像增強、腐蝕、膨脹、濾波等預處理功能,以及面積檢測、Blob檢測等標準算法塊進行組合,以達到缺陷檢測的效果。
非標缺陷檢測:針對特定行業(yè)或產品的特性,進行定制化的圖像預處理和算法設計,以減少誤差并提高檢測精度。
4. 環(huán)境因素的影響:
在機械加工零件過程中,加工溫度、加工濕度以及加工風力等環(huán)境因素,都會影響到加工工藝正常開展,進而影響到機器視覺檢測的準確性。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,應注重對機械加工零件的環(huán)境進行控制。
機器視覺系統(tǒng)進行缺陷檢測的誤差分析需要從誤差來源、誤差控制方法、缺陷檢測的標準與非標方法以及環(huán)境因素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和分析。